美术中考要来了?10月15日,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,让家长对于未来美术教育的发展,更为的关心。

  教育部提到,全国已有4个省开展美术教育中考计分,同时还有6个省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,并且力争到2022年全面实行美术教育中考。



  这无疑引发了激烈的讨论。美术中考 有些家长认为,这是变相增加孩子的负担;也有人支持实行美育,只是担心对艺术进行考核反而扼杀创造力。

  先培养孩子的审美习惯

  素质教育中审美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,滋养孩子内在修养,对孩子思维结构的塑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。比起技法的训练,从小让孩子被美的环境熏陶,在潜移默化中感知美、创造美,是最基础同时最有效的美育。

  养成审美习惯,不断进行审美和美的比较。他们就会有一种开阔的美的视野,他们对美的理解会很全面,这种审美习惯将对孩子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。

  家庭教育中的艺术启蒙,不如从培养孩子的审美习惯开始。让孩子在生活中去感知什么是美,去理解美丑,逐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。日常生活中很多简单的行动,都能给予孩子以美的滋养。到了节假日也可以多带孩子去与艺术有关的地方,感受艺术作品和人类文明的魅力;也可以带孩子多去外面走走,引导孩子认知自然的美丽;为孩子准备好笔和纸,让孩子随时发挥想象力……

  当发现美、认知美变成孩子的一种主动习惯,热爱美与创造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。



  适当引导孩子进行艺术探索

  在日常生活中,低年龄段孩子的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去认识色彩、形状,及各种材料,包括破旧的衣服,没用了的玩具,一些奇形怪状的物品,让孩子知道身边有许多东西都可用于创作、表达。

  对于青少年,美术中考 可以引导他们动手进行尝试。通过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打开孩子的思维,拓宽艺术视野。任何形式、任何风格,孩子都是能够挑战的。家长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给予孩子更多肯定和鼓励,树立孩子的自信心。



  早期教育阶段,不建议过多学习艺术技法

  似乎许多家长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当学习一些技法,像素描、写实类,但是这只是培养高度概括力和观察模仿力。从儿童心理教育学上看,儿童过早进行素描学习,不仅影响孩子的兴趣也不利于儿童的身心成长。

  每个孩子都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,过早地用技法去“规训”他们,反而会伤害孩子宝贵的创造力。在早期艺术教育阶段,保护孩子的艺术创造性尤为重要。

  其实只要家长或老师有意去指导,孩子确实可以创作出完整的作品,但孩子需要的是能发挥想象和个性的创作环境。尤其是艺术启蒙阶段,一定不要让孩子去模仿和复制他人的作品,一旦孩子养成了按照既定要求去创作的习惯,孩子将不再进行独立的艺术思考,也很难再去发展创意思维。这对于孩子的艺术学习来说,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。



  明确观念:艺术教育不是少数人的教育

  很多家长会担心,美育进入中考,会不会对“没天赋”的孩子不公平。虽然还不知道会如何考核“艺术”,但艺术教育从来不是只属于“有天赋”的孩子,它不是少数人的教育。

  从美感的形成角度看,艺术教育对于唤醒与塑造儿童的美感具有重要的意义。每个儿童内心深处都有一种审美的潜能,只是它取决于是否能够被浪漫地唤醒,又是否在相应的精确之后,能够被综合塑造为更高层次的美的意境、生命的境界。通过艺术教育,在孩子心中播下美好的种子,可以形成螺旋上升的经验结构,形成足够丰富的感受、感知以及沟通能力。因而,艺术教育也是对美感的唤醒。

  很多国家很早就开始将艺术教育作为必修课程,他们主在让学生全面发展,注重保护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,认为艺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是一样重要的。

  英国将艺术学科列为基础教育课程,和数学、历史一样;在法国,艺术教育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,超过80%的早期教育课程都有艺术一席之地;美国则将艺术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,促进教育改革。日本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有目共睹,目的并不在于培养专业的人才,而是为了激发儿童的创意思维,帮助塑造健全的人格。

  很多家长可能会担心,美育加入中考,会不会对“没天赋”的孩子不公平。虽然还不知道会如何考核“艺术”,但艺术教育从来不是只属于“有天赋”的孩子,它不是少数人的教育。

  许多国家很早之前就将艺术教育作为必修课程,认为艺术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是一样重要的。英国将艺术学科列为基础教育课程,和数学、历史一样;在法国,艺术教育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,超过80%的早期教育课程都有艺术的一席之地;美国则将艺术确定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科,促进教育改革。

  艺术在发展孩子的想象力、创造力、认知能力和思考能力,以及平衡孩子思维方式起了重要的作用,已经被许多国家认为将关系到国家未来竞争力的发展。



  注意激发孩子的艺术兴趣

  兴趣是孩子学习最好的驱动力。既然考试标准尚未可知,焦虑情绪亦尚未蔓延,我们还有机会不限制孩子的想象与探索,不干扰孩子的创意与好奇,我们也还有时间让孩子去感受艺术学习的自由与快乐,让孩子拥有创作的成就感。

  激发孩子对艺术的兴趣,保持孩子的创新热情,无论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挑战,孩子都能以更轻松的姿态去迎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