误区一

  / 懂“冲稳保”填报原则就够了 /

  很多家长在填报志愿时,一心想着保证孩子能稳稳当当上大学就行。所以,在填报志愿时,不管孩子是重选院校还是重选专业,通通都认为懂“冲稳保”填报原则就够用了。“冲稳保”只能确保档案能投出去,“冲稳保”其实是在服从专业调剂的前提下运用这个策略才会安全,如果是在不服从专业调剂前提下,运用这个策略需要具备较高技巧才可避开风险。

  所以,如果对录取结果要求较高,仅懂“冲稳保”是不够的。而家长只有早准备,才能在孩子考试成绩公布后,在填报志愿时多一份从容,以及成功的把握。

  误区二

  / 对招生规则流程一知半解 /

  有些家长不懂高考志愿风险,其实是来自于对高考志愿填报录取规则流程的一知半解,导致自己看不到风险。考生及其家长对高考志愿规则流程的一知半解,很可能会让考生及其家长,在错误思路指引下进行志愿填报。

  当他们很多人选好了满意的院校和专业,填报完之后满怀期待,但录取结果却不在他们的期待之中。很可能院校满意,但专业却不满意。所以,考生和家长需熟悉高考志愿填报录取规则和精确解读规则,才有如愿以偿的保障。

  误区三

  / 纠结哪个专业更好就业 /

  在填报志愿时,还有些家长纠结于读哪个专业出来最好找工作和找到好工作。好工作这种说法,其实很难找到确切的答案。现在看是热门的专业,可能等到就业时,却未必会热门。那些看似冷门的专业,如果孩子很热爱,学得比较专,可能反倒容易就业。其实,这种纠结来自于对自己孩子个人特性的了解和把握不够清晰。只有了解孩子内心想法、个性强项、做事习惯等,了解专业与工作,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,才是找到好专业的最好办法。

  知子莫如父(母),家长不要偷懒,家长是伴随着孩子成长的观察家,比谁都了解孩子。既然家长了解孩子,那么再费心去了解专业、职业,以及专业与职业的关联情况等,做到心中有数,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家长本身就是一个专家。

  误区四

  / 填报志愿家长全权“包办” /

 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,因为孩子说不出读哪个专业最好,家长就全权包办,也不与孩子沟通。甚至认为孩子想法过于天真,而不愿倾听孩子的心声。殊不知,孩子若对录取结果不满意或满意度低,会很容易让孩子失去深造的动力,失去对就业前景的乐观,失去克服就业困难的毅力和韧劲。如果孩子毕业遇到就业坎坷,就容易去责怪当初的选择,也容易自颓。

  建议真正到填报志愿的实战时,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特点,与孩子反复沟通和探讨,最终选定适合孩子的专业。